联系人:宫经理 传真: 地址:深圳市光明区松白路5057号鑫湘大厦606室
-
2017-01-06什么是屈光参差性弱视
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弱视的一种类型,其临床检查结果是双眼屈光度不等,球镜度之差≥1.50D,柱镜度之差≥1.00D称为屈光参差,屈光度高的眼易发生弱视。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。(1.00D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100度,+1.00D就是远视100度,-1.00D就是近视100度。)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形成是双眼视网膜物象不等,视中枢融像困难所出现的主动抑制屈光度较高眼的物象的结果(双眼屈光度每相差1.00D,物象大小相差2%)。
-
2017-01-06屈光参差是怎么形成的
在眼睛发育过程中,远视的度数在不断减轻,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发展。如果两眼在远视的消减程度或近视的发展进度不同,就可引起屈光参差。先天因素者,出生时就有明显的两眼眼轴发育不平衡,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对称;另外,眼外伤、眼的手术也可造成屈光参差。
-
2017-01-06什么是屈光参差?其分类有哪些?
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一致者,称为屈光参差。一般来说,人的两眼屈光状态普遍存在轻度的差异,完全一致者很少见。屈光参差有多种类型。可表现为两眼屈光性质的不同,或两眼屈光性质相同而屈光度的不同。临床上把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,两者的划分是以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(1985)提出的统一试行诊断标准,即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≥1.50D,柱镜≥1D者为病理性屈光参差。其危害一是损害双眼单视功能;二是导致单眼弱视及外斜视。
-
2017-01-06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有哪些?
1.近视
轻度或中度近视,除视远物模糊外,并无其他症状,在近距离工作时,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,反而感到方便,但在高度近视眼,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,两眼过于向内集合,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。
2.远视
远视眼的视力,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,轻度远视,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,远、近视力都可以正常,一般无症状,这样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,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稍不足的,因而远、近视力均不好,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,隐性远视与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,远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,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状。
3.视力疲劳症状
指阅读,写字或作近距离工作稍久后,可以出现字迹或目标模糊,眼部干涩,眼睑沉重,有疲劳感,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,休息片刻后,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,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常见,严重时甚至恶心,呕吐,有时尚可并发慢性结膜炎、睑缘炎或麦粒肿反复发作。
4.散光
屈光度数低者可无症状,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,看远、近都不清楚,似有重影,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。
-
2017-01-06什么是屈光不正?引起屈光不正的原因是什么?
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,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,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,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。它包括远视、近视及散光。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,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,当然不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,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,又不注意用眼卫生,如看书,写字的姿势不正确,或光线不好,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,或看书时间过长,或走路,坐车看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,促成屈光不正。
-
2017-01-06旁中心注视视力远近也视力的关系
黄斑中心凹的中心部位是整个视网膜视觉最敏锐的地方。原因是这个部位的椎体感光细胞的细胞体最小、排列最规则紧密。再举个例子,山鹰是已知动物中中心视力最高的动物,它们可以再2000米高空上发现地上的田鼠,而人类则不能。原因是山鹰视网膜中心凹的中心部位,锥细胞更小,排列也更加规则紧密。大家干脆把这种现象理解为数码照相机感光板的像素/分辨率吧。
人眼视网膜上的两大类感光细胞——锥细胞和杆细胞中,只有锥细胞可以辨认细节。越是远离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部位,锥细胞越少、杆细胞越多,视力水平也越低。例如距离黄斑中心点2.5度(即旁中心部位,详见注视性质)时,视网膜视力水平只有0.3-0.4; 距离黄斑中心点5度(即旁黄斑部位)时,视网膜视力水平只有0.1左右。
-
2017-01-06弱视训练仪中红闪治疗弱视的原理?
中心性注视是视网膜黄斑中心做注视点。旁中心注视是在黄斑中心以外的区域做注视点,弱视一旦形成旁中心注视,说明视觉功能出现问题,极易形成弱视性斜视,因此要重视,配合医生治疗。